[1] 罗志立. 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地裂运动对石油等矿产形成的影响[J]. 四川地质学报,1981, (1):20–29. [2] 罗志立,赵锡奎,刘树根,等. 中国地裂运动观的创建和发展[J]. 石油实验地质,2001,23(2):232–240. [3] 罗志立. 地裂运动与中国油气分布[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4] 刘宝珀君,许效松. 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图集[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5] 冯增昭. 冯增昭文集[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68–232. [6] 王鸿祯,杨巍然,刘本培. 华南地区古大陆边缘构造史[M]. 武汉: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986:1–5. [7] 殷鸿福,吴顺宝. 华南是特提多岛洋体系的一部分[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24(1):1-12. [8] 张国伟,张本仁,袁学诚,等. 秦岭造山带大陆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9] 王一刚,洪海涛,夏茂龙,等. 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环海槽礁滩富气带勘探[J]. 天然气工业,2008,28(1):22–27. [10] 王一刚,文应初,张帆,等. 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J]. 天然气工业,1998,18(6):10–15. [11] 马永生,郭旭升,郭彤楼,等.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J]. 地质论评,2005,51(4):477-480. [12] 刘树根,黄文明,张长俊,等. 四川盆地白云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 岩性油气藏,2008,20(2):6–10. [13] 郑荣才,史建南,罗爱君,等. 川东北地区白云岩储集层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J]. 天然气工业,2008,28(11),6–21. [14] 陈辉,田景春,张翔,等.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白云岩成因[J]. 天然气工业,2008,28(1):42–46. [15] 金振奎,冯增昭. 滇东川西下二叠统白云岩的形成机理—— — 玄武岩淋滤白云岩化[J]. 沉积学报,1999,17(3):383–388. [16] 邓晋福,莫学宣,罗照华,等. 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J]. 地学前缘,1999,6(2):259–270. [17] 何鲤,罗潇,刘丽萍,等. 试论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礁滩分布[J]. 天然气工业,2008,28(1):28–32. [18] 李永平,熊亮,何鲤,等. 礁滩型气藏与燕山-喜山期构造体系的关系[J]. 天然气工业,2008,28(1):33–37. [19] 刘殊,唐建明,马永生,等.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集层预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3):332–347. [20] 罗志立,雍自权,刘树根,等. 试论塔里木–扬子古大陆再造[J]. 地学前缘,2006,13(6):131–138. [21] 罗志立,罗平,刘树根,等.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气勘探新思路[J]. 新疆石油地质,2001,22(5):365–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