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火山作用与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
    郭占谦
    2002, 23 (3):  183-185. 
    摘要 ( 210 )   PDF(1250KB) ( 234 )  
    火山活动对油气生成、运移、储集、封盖、聚集和保存这六个形成油气田的重要因素有着重要影响。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岩,在岩浆迅速冷凝过程中会产生孔洞和缝隙,成为容留油气的空间;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灰沉积,具有遇水膨胀和分散的特点,地层孔隙被其它充填后而成为良好的封存盖层并能抗御新构造运动的破坏而有利于油气田的保.存;火山活动提供1 020~1 200C的岩浆和300~400C的热液流体携带的热能,为油气运移提供热动力条件,促进油气运移;火山活动在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火山岩体与侵入岩体,为含油气盆地增加了一种非构造圈闭--火山岩岩性圈闭。火山活动与油气的储集、封盖、运移、聚集和保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含油气系统。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坳陷和黄骅坳陷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台北西部原油族群及成藏期划分
    袁明生, 李华明, 王志勇
    2002, 23 (3):  186-188. 
    摘要 ( 141 )   PDF(610KB) ( 297 )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是吐哈油田公司“九五”以来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块,相继发现八个含油气构造带。通过对台北凹陷东西部侏罗系烃源岩的差异性分析,对台北凹陷西部原油进行了族群划分,认为台北西部原油可分成三个群组,分别对应以七克台组湖相泥岩为母源的“A”类原油,以水西沟群煤岩为母源的“C”类原油和以水西沟群煤系源岩复合成烃的“B”类原油。各类原油由于其母源成熟度和大量生排烃期的差异,导致其成藏期不同,以水西沟群煤系源岩为母源的油藏成藏期大都在晚燕山运动期,而以七克台组为母源的油藏其成藏期多在喜马拉雅运动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聚集规律的新认识
    张明山, 张进学, 于拥军, 戴余, 李明杰
    2002, 23 (3):  189-192. 
    摘要 ( 92 )   PDF(1234KB) ( 281 )  
    通过地质露头、地震 剖面、钻井等资料结合逆冲构造理论分析,发现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具有独特的构造样式和地质结构,从而提出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山体楔形带、山前断阶带、冲断褶皱带,凹陷斜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新认识,以区别于原有的北部山前带、鄯善弧形带的划分方案。其中冲断褶皱带与中央隆起带进一步分为东西两个分支,各分支在南北向的重叠.上非常一致,反映了吐哈盆地新生代以来受造山带逆冲挤压和盆地基底断块抬升的应力格局。台北凹陷的埋藏史、生烃史研究表明,有两次快速沉降期(中-晚侏罗世、中新世-第四纪)。第二期烃源岩埋深加大,经历地质时间长,有利于油气大规模生成并聚集成藏,并与冲断褶皱带的大部分地区的构造形成互相配置。分析表明:山前两排褶皱带在靠近生油凹陷和走滑断层的构造低部位的砂岩体更有利于晚期油气藏的聚集;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的下盘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
    左胜杰, 庞雄奇, 金之钧, 袁明生
    2002, 23 (3):  193-196. 
    摘要 ( 80 )   PDF(847KB) ( 364 )  
    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台北凹陷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构造条件,目前仍在生气的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在第一生气高峰阶段生成的天然气构成了本区深盆气藏的主要气源。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西山窑组及其以下储集层的孔隙度通常小于10%,渗透率小于4x10-3μum2。三套区域性盖层与局部盖层相匹配,在空间上构成了严密的顶封和底封条件。台北凹陷深盆气的最有利勘探区位于小草湖洼陷,源-藏伴生、气层负压异常、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普遍含气、无统--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倒置等现象均表明该区发育深盆气藏。预测小草湖洼陷深盆气地质储量为5658×108m3,勘探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盆地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胡望水, 卫拥军, 张自其
    2002, 23 (3):  197-200. 
    摘要 ( 116 )   PDF(808KB) ( 264 )  
    在详细分析辽河盆地构造样式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前者分为阶梯状伸展构造、张性正断层构造组合、披覆构造、变换构造带、扭动构造及正反转构造等6亚类,后者可分为滑脱正断层构造组合、底辟构造等2亚类。构造多期活动,因此部分构造样式相互叠加。不同的构造样式具有不同的圈闭发育特征。依据构造样式和圈闭特征,将辽河盆地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和非构造圈闭两大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源科学技术类期刊影响因子统计结果
    2002, 23 (3):  200-200. 
    摘要 ( 46 )   PDF(46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南襄盆地泌阳断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胡受权, 郭文平
    2002, 23 (3):  201-204. 
    摘要 ( 76 )   PDF(1488KB) ( 315 )  
    根据陆相层序在地震剖面及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及Fiseher图解法,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三个陆相层序,在研究区表现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在这三个陆相层序中发育低位加积型、退积型、高位加积型和进积型4类小层序组共13个,其中可识别的小层序达40余个,并进一步阐明了其沉积相(微相)构型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集层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以双河油田为例
    孙义梅, 陈程
    2002, 23 (3):  205-207. 
    摘要 ( 73 )   PDF(1201KB) ( 238 )  
    针对双河油田“九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储集层沉积微相的规模、平面分布和物性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认为,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体、重力流砂体、水下溢岸砂体等微相砂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规模、物性和平面分布特征。这些特征控制了油层的吸水和产液能力、平面油水运动,进而控制了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出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富集在规模小、物性相对较差的微相砂体中,从而形成了小型透镜型和镶边搭桥型两种剩余油富集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构造样式与形成机制
    吴建华, 向书政, 吴晓智, 陈伟, 吴鉴
    2002, 23 (3):  208-210. 
    摘要 ( 104 )   PDF(905KB) ( 343 )  
    应用前陆盆地相关褶皱理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喀拉扎—古牧地复杂构造进行了构造建模与构造形成机制分析,认为喀拉扎—古牧地地区受北天山、博格达、艾卡三组不对称走滑断裂系统的影响,形成了以剪切压扭作用为主的构造。喀拉扎背斜属浅层反向冲断双重构造,古牧地背斜为基底卷入型双重构造;山前推举带西部的齐古一昌吉背斜带与东部的古牧地—阜康背斜带是通过喀拉扎反冲断裂调整与转换而形成的;博格达走滑断裂不对称性,形成了不对称的昌吉向斜,成为一典型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喀拉扎与古牧地背斜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为近期勘探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低阻油气藏测井系列选择
    匡立春, 毛志强, 孙中春, 朱晓东
    2002, 23 (3):  211-213. 
    摘要 ( 93 )   PDF(921KB) ( 288 )  
    准噶尔 盆地白垩系油气藏具有孔隙度、渗透率高,地层水矿化度、压力系数和电阻率低等低电阻率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对典型储集层测井资料的分析和电阻率测井响应理论模拟表明,白垩系低阻油气藏钻井液侵入主要发生在打开油气层的初期,并以钻井液的“喷失”侵入为主,及时测井对于改善油气、水层的识别效果不明显。感应测井与侧向测井的对比测量结果表明,油气层、水层的深、浅感应测井电阻率差异特征显著,油气层感应测井电阻率高于侧向测井电阻率,水层感应测井电阻率则小于侧向测井电阻率。在快速识别白垩系低阻油气层和水层的效果上,感应测井明显优于侧向测井。根据新疆油田公司测井技术装备现状,分别制订并实施了低阻油气藏预探井、评价井和生产井三种测井.系列,提高了勘探开发效益,地质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地貌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方法
    郑鸿明, 娄兵, 蒋在超
    2002, 23 (3):  214-216. 
    摘要 ( 109 )   PDF(535KB) ( 309 )  
    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存在既影响CDP的叠加效果,也影响地震剖面构造形态的真实性,特别是对低幅度构造,由于构造的时差很小,很容易因为静校正的误差抹杀或伪造一个低幅度构造。为更好地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特别是在地表复杂地区,解决好静校正这一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了各种静校正方法的优缺点、使用前提和条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静校正方法,更好地解决静校正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物质平衡法在异常高压气藏储量估算中的应用
    李士伦, 孙雷, 汤勇, 苏畅, 孙瑜, 郭平
    2002, 23 (3):  219-223. 
    摘要 ( 78 )   PDF(910KB) ( 239 )  
    异常高压气藏的开发过程复杂、成本高。为了合理地开发异常高压气藏应合理地进行气藏开发动态分析,把握气田开发主动权。对近年来发展的五种动态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方法是基于物质平衡方程得到的。最后以美国Osscem和Anderson L异常高压气藏为例,对上述方法应用效果作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可供以后开发我国大型异常高压气藏时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源科学技术类期刊被引频次统计结果
    2002, 23 (3):  223-223. 
    摘要 ( 61 )   PDF(50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中美石油产量与可采储量预测
    俞启泰
    2002, 23 (3):  224-227. 
    摘要 ( 96 )   PDF(736KB) ( 232 )  
    用3W、3Y1、bt(c)因子型、bttc因子型4种增长曲线计算和预测了中国和美国石油产量变化,计算了它们的可采储量及剩余可采储量。对比表明,4种增长曲线计算的产量—累积产量关系与实际数据拟合得相当好,其中美国用4种增长曲线的计算结果更加一致。分析表明bttc因子型增长曲线的性能略优于其余3种增长曲线。用bttc因子型增长曲线计算美国石油峰值产量发生在1975年,年产5.0077×108t,实际峰值产量发生在1970年,年产5.3088×108t,两者比较接近。计算中国石油峰值产量发生在2002年,年产1.6265×108t,实际峰值产量发生在1998年,年产1.6082×108t,两者也比较接近。计算还表明。中国石油可采储量为79×108t,1999年剩余可采储量44×108t;美国石油可采储量312×108t,1999年剩余可采储量52×108t.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研究——以两井油田为例
    周志军, 宋洪才, 孟令波, 于学惠, 于孝玉
    2002, 23 (3):  228-230. 
    摘要 ( 78 )   PDF(857KB) ( 202 )  
    低渗透油田开发与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的关键。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吉林两井超低渗透油田让11试验区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的菱形井网和矩形井网进行了井网模式和井排距优化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超低渗透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进行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多因素随机模型
    孙继伟, 唐磊, 连军利, 赵玉欣, 庞长英
    2002, 23 (3):  231-232. 
    摘要 ( 81 )   PDF(280KB) ( 213 )  
    以油藏工程基本理论为基础,从油田产量递减的基本规律入手,提出了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开发指标因素的多因素随机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以往计算参数单一、对指标变化不敏感的缺点,实践证明,该模型应用效果较好,能够真正反映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细凝聚和吸附-脱附回路的物理化学解释
    汪政德, 张茂林, 梅海燕, 孙良田, 李士伦, 吴清松
    2002, 23 (3):  233-235. 
    摘要 ( 331 )   PDF(886KB) ( 1496 )  
    在测定多孔介质的吸附等温线时,常出现脱附滞后现象,即在同一压力下,吸附等温线与脱附等温线不相重合,脱附曲线高于吸附曲线,形成所谓“吸附-脱附回路”。从物理化学中亚稳状态的基本理论出发,得到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之间的关系—开尔文(Kelvin)方程,利用该方程解释了毛细凝聚现象,论证了产生吸附-脱附回路现象的原因,分析了在多孔介质中毛细管压力对油气体系相平衡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藏生产指示曲线的理论研究
    李传亮
    2002, 23 (3):  236-238. 
    摘要 ( 83 )   PDF(983KB) ( 208 )  
    对各类气藏的生产指示曲线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和探索,并得出结论:定容气藏的pp-Gp型指示曲线为一直线,封闭气藏的F-Gp型指示曲线为一直线,水驱气藏的H-Gp, 型指示曲线也为一直线。应用直线型的生产指示曲线或指示曲线初始直线段部分的延长线,可以确定气藏的动态地质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用即时含水采出比评价油田水驱开发效果
    王国先, 谢建勇, 范杰, 刘艳红, 刘保珍, 南慧, 吴承美, 梁成钢
    2002, 23 (3):  239-241. 
    摘要 ( 74 )   PDF(708KB) ( 233 )  
    提出了评价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一个新方法,也就是直接用任一时刻综合含水比与相对应的采出程度之比来评价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其方法简单,所需的资料丰富,实用性强,所计算的参数对于不同类型的油藏具有明显的分辨率,对于同一油藏既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又有良好的一致性, 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其参数趋于稳定,它能真实地评价一个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在油田开发末期,可以评价油田的最终水驱开发效果,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层序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李立诚, 吴坚, 张塞, 庄锡进, 邹玉萍, 王文质
    2002, 23 (3):  242-244. 
    摘要 ( 88 )   PDF(933KB) ( 230 )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地震大剖面应用ISIS波阻抗反演处理方法,通过确立正确的技术路线,结合岩性一波阻抗量板、钻井层序和地震层序,在波阻抗反演剖面上进行了岩性解释、地层格架解释和沉积环境解释,取得良好效果,为区域层序地层、沉积相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ratimagic软件在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庄锡进, 靳军, 支东明
    2002, 23 (3):  245-247. 
    摘要 ( 97 )   PDF(1068KB) ( 214 )  
    在准噶尔盆地三维地震勘探开发进程中,从常规地震资料出发,借助于先进的Stratimagic软件技术,开展岩性圈闭识别、储集层地震相的划分、层间波形分析、属性异常特征识别及开发井网的部署和调整等工作,极大地缩短了地震资料的解释周期,为解释人员提供了快速从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得地质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推动了目标区块的勘探开发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无机生油理论与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战略
    张景廉, 冯有奎, 李相博
    2002, 23 (3):  248-251. 
    摘要 ( 90 )   PDF(193KB) ( 245 )  
    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严重短缺,采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寻找大油气田是中国石油地质学家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在简要阐述了无机生油的理论基础后,对碳酸盐岩(叠合盆地的古生界)油气勘探,特别是对盐下层油气、生物礁油气勘探做了深入的讨论。对中国油气的勘探战略做了详尽分析后指出:在北方,与中蒙古陆块有关的海拉尔盆地、开鲁盆地、二连盆地的深层均是有远景的靶区;准噶尔陆块的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的勘探目的层将不断扩大;在南方,康滇陆块的楚雄、陆良地区、浙江金衢盆地、湖南衡阳盆地是极好的油气聚集带。对海洋油气南沙群岛油气、南海天然气水合物)也做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2001年又增加了一个新油气田
    李溪滨
    2002, 23 (3):  251-251. 
    摘要 ( 52 )   PDF(38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利用VSP资料标定层位
    刘治凡
    2002, 23 (3):  252-253. 
    摘要 ( 95 )   PDF(119KB) ( 363 )  
    VSP(垂直地震剖面)资料是连结钻井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的天然桥梁,合成记录只能做参考。了解VSP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在记录方式、基准面选择、低降速带校正方法以及资料处理过程是用好VSP资料、做好层位标定的前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业油流标准确定方法探讨
    高成全
    2002, 23 (3):  254-256. 
    摘要 ( 103 )   PDF(525KB) ( 232 )  
    以市场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以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为前提,详细分析论述了商业油流标准与工业油流标准的差异和确定商业油流标准主要因素,提出了确定商业油流标准的基本思路。通过储量技术经济评价“倒推”法,建立了整装油田和“三小”(小背斜、小断块、小砂体)油藏商业油流标准与原油市场销售价格、埋藏深度之间的关系图版及其二元函数方程。其意义在于将商业油流标准引入到油藏早期评价中,代替原来不能反映原油市场销售状况的工业油流标准,由静态标准界定油井工业价值转变为由动态标准界定油井商业价值,使商业油流标准能够随着市场原油销售价格、埋藏深度、油田储量规模及油田开发经营管理状况而不断地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成藏年代学研究现状
    赵靖舟, 李秀荣
    2002, 23 (3):  257-261. 
    摘要 ( 98 )   PDF(226KB) ( 265 )  
    成藏年代学 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前沿领域,现已形成油藏地球化学、包裹体测温法、同位素测年法、有机岩石学方法、饱和压力-露点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或技术。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了这些方法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认为现有的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特别是流体包裹体和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等新方法和新技术尽管在成藏年代学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对于油气藏形成较复杂的叠合盆地的成藏年代和成藏史研究而言,尚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1年新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李溪滨
    2002, 23 (3):  261-261. 
    摘要 ( 62 )   PDF(46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现状及问题
    郭平, 李士伦, 杜志敏, 孙雷, 孙良田, 李闽
    2002, 23 (3):  262-264. 
    摘要 ( 110 )   PDF(154KB) ( 503 )  
    随着凝析气田发现的增加,研究相关的开发技术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凝析气田开发方面的主要成熟技术及不足,给出了总体技术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应当研究的问题。认为我国应当开展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关于深层凝析气相态问题、异常高压凝析气藏的渗流问题和深层凝析气藏综合开发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1年新疆油气勘探的重要进展
    李溪滨
    2002, 23 (3):  264-264. 
    摘要 ( 57 )   PDF(36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论石油成因
    Ю. Р. Каграманов, А. Г. Егикян
    2002, 23 (3):  265-269. 
    摘要 ( 131 )   PDF(343KB) ( 229 )  
    在分析了现有石油有机成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的宇宙成因假说。该假说认为,围绕着银河系旋转的太阳系,在穿过星际尘云时与微球体发生碰撞,在太阳射线紫外光和冲击波的作用下,含有大量水分子、高分子化合物(包括烃类)以无定形碳形式出现的星际尘云,被分解为各种接近于石油组分的烃类,并以石油雨的形式沉落在地球上。全球冰川作用与烃类的聚集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由于地球长期处于分子尘云的致密介质中,太阳辐射被屏蔽之故。当饱含沥青的地层沉降在有利的热动力环境中时,在来自上地幔的烃类天然气作用下,可以成为“新”的油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学家 郑德森
    2002, 23 (3):  270-270. 
    摘要 ( 52 )   PDF(89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