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新增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特征
周立明, 韩征, 张道勇, 任继红, 冯志刚, 张晨朔
新疆石油地质    2022, 43 (1): 115-121.   DOI: 10.7657/XJPG20220117
摘要462)   HTML21)    PDF(pc) (539KB)(314)    收藏

为进一步掌握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增长趋势,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以中浅层—中深层为主;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东海陆架盆地等地区,以中深层—超深层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品质变差,丰度变低,埋深变大。中国新增油气探明储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深层油气藏等领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美国重点页岩油区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李倩文, 马晓潇, 高波, 陈新军
新疆石油地质    2021, 42 (5): 630-640.   DOI: 10.7657/XJPG20210518
摘要433)   HTML29)    PDF(pc) (803KB)(447)    收藏

根据美国二叠盆地、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区带、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区带等重点页岩油区的地质特征、储量、产量、钻井和开发技术进展,分析了美国页岩油的发展趋势,并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中国页岩油的发展提供借鉴。分析表明,二叠盆地是美国页岩油储量和产量最高的地区,主要产区为Spraberry和Wolfcamp区带,未来也将处于愈加重要的地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三大主力产区油气钻机数量和页岩油产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超低油价驱动油公司采取新一轮技术革新和降本措施提高单井产量。借鉴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经验,中国页岩油应优先选择成熟度较高的轻质油和凝析油展开部署,并跟踪学习美国凝析油藏的开发技术;甜点分级评价是美国页岩油高效开发的基础,在低油价下作用尤为明显;中国页岩油要实现高效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进步是页岩油降本增效的核心,因此在勘探开发初期就要重视技术攻关。建议对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管理模式,探索出页岩油高效开发、迅速降本增效的新途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发展对策
常毓文, 冯乃超
新疆石油地质    2022, 43 (2): 235-240.   DOI: 10.7657/XJPG20220216
摘要432)   HTML20)    PDF(pc) (701KB)(393)    收藏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应对措施推进,已有超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以传统油气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面临多重环保监管和碳减排压力,低碳转型战略受到广泛关注。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从供需格局、勘探开发趋势、业务结构、国际油价、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分析了全球油气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坚定油气的主体能源地位,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进,深浅并重”,促进增储稳油增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重碳减排和碳利用相结合,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开发;重视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依托油气勘探开发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有战略、有步骤地推进新能源领域发展;坚持以理论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配套应用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战略,驱动油气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进展和启示
魏兵, 张翔, 刘江, 蒲万芬, 李一波, 王晓超
新疆石油地质    2021, 42 (4): 495-505.   DOI: 10.7657/XJPG20210415
摘要347)   HTML16)    PDF(pc) (957KB)(410)    收藏

通过详细梳理近年来国内外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现场实施案例,分析了各类开发方式的效果,总结了现场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及得到的启示。从国内外现场试验的结果来看:注气(CO2和天然气)是目前主流的开发方式;多数先导性试验取得了成功,原油采收率可提高3%~30%;实验室模型过于理想化,与现场试验效果差异较大甚至相悖;裂缝干扰和窜流导致能量波及不均衡,是部分先导性试验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协调裂缝“利用和治理”的矛盾,明确致密基质与裂缝间的“质”换机制,通过现场经验指导并优化实验室研究等是中国致密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应进一步优化致密油藏资源评价方法,加大对油气行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促进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对比
周立明, 张道勇, 姜文利, 张臣, 张晨朔, 张昊泽, 郑媛媛
新疆石油地质    2023, 44 (6): 751-756.   DOI: 10.7657/XJPG20230614
摘要147)   HTML8)    PDF(pc) (516KB)(125)    收藏

为进一步理解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把握其发展趋势,总结了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比研究了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与石油资源管理系统(PRMS)、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标准。研究表明:国内外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在评估目的、储量定义和评估思路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以地质储量为核心,注重整体资源规模,为勘探开发整体效益和长期规划服务;PRMS是以项目为基础的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兼顾了资源与资产双重属性,以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强调的是资源的商业价值;SEC标准为油气公司提供对比平台,以确保上市公司的储量信息能够遵照统一的标准向公众披露,以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更注重油气的资产属性。不同分类体系在演变过程中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同时相互借鉴和融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国老油田二次开发现状及前景
付亚荣, 窦勤光, 刘泽, 焦立芳, 季俣汐, 杨亚娟, 尹后凤
新疆石油地质    2023, 44 (6): 739-750.   DOI: 10.7657/XJPG20230613
摘要140)   HTML4)    PDF(pc) (792KB)(135)    收藏

高含水期老油田二次开发既是油田开发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又是一场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对原油产量长期稳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智能决策、智能规划、智能施工、智能监测、智能评估等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下,对中国老油田二次开发的前景进行展望。老油田二次开发须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流程;技术上应整体控制、层系细分、平面重组、立体优化和深部调驱,做到二次开发与三次开发结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ICP备20000118号
版权所有 © 《新疆石油地质》编辑部
地址:新疆克拉玛依市准噶尔路32号 邮编:834000 电话:0990-6868513 E-mail:xjsydz@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